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9:47    次浏览
日前,重庆南岸区市民朱女士向媒体反映:四公里青龙路乡水源火锅店门口人行道绿灯倒数计时器,只有2秒钟,堪称全国最短绿灯,要过15米宽的人行道口,行人过马路似飞奔,非常危险。(据《重庆晚报》)15米宽的人行道口,只给了区区2秒钟的绿灯通过时间,难怪被网友戏称是“哪怕博尔特来了也跑不过”。此前的纸媒报道说,记者将“最短绿灯”的情况反映给交管部门后,不久得到回复:该路口倒计时出现异常,是因为最近连续下雨,导致线路潮湿,红绿灯出现了故障。可笔者在网上百度了一下,就马上看到2011年时《重庆晨报》的类似报道。当时,针对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,红灯84秒,绿灯2秒,一次只能过一辆车,事后重庆交管部门的官方微博还不无俏皮地作出解释,此系“红灯”欺负“绿灯”的技术故障,交巡警闻讯进行调整,狠K“红灯”之霸气,让其与“绿灯”和睦相处。在我看来,此类事件一成舆情热点,有关部门往往习惯成自然地搬出“技术故障”,以求迅速息事宁人,在其背后,未必不存某种“难言之隐”。这就是,两秒绿灯不见得真是“故障”所致,而是考虑到还有3秒钟的黄灯延时,尽量压缩行人通过时间,以便尽可能地多过车辆以保畅通。只不过,如此“以车为本”的城市管理思维,显然有悖于民生情怀,也是不好意思公然“揭秘”的。交通安全性命攸关,重庆的“最短绿灯”,若真是属于技术故障,为啥过了三年还没能彻底解决?如果这类“故障”不可杜绝,交管部门为何能对提供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商如此“宽容”?笔者当然不想以“春秋笔法”暗指什么,但也真的不想再听到交管部门用“技术故障”掩盖剥夺行人通行权的伎俩了。